圈點《牡丹亭》

今日無意吟風弄月,
之所以會想到要寫這篇是因為白先勇先生監製的《牡丹亭‧青春版》
(話說這位學長從高中時代就斐聲文壇阿~ 作學弟的我祇能佩服到底~)
最近就要登台演出了

進而引發了我的興趣:
到底有什麼魅力,讓當時禮教束縛的明代這麼多人為之傾倒,至今亦然?
趁著今天老師提早放人,順便上圖書館翻了一下相關資料

《牡丹亭》與《紫釵記》、《南柯記》、《邯鄲記》這四部傳奇話本,
都是明代才子–湯顯祖的作品
內容都是以夢為背景,而作者又是臨川人,因此並稱為《臨川四夢》
(南柯一夢、黃粱一夢這兩句成語的由來即分屬於後兩夢)

《臨川四夢》代表了湯顯祖的政治思維及哲學理想
早期因為得罪了權傾一時的張居正而仕途潦倒
之後又因為開罪於明神宗,被貶為一個小小的典史官
但卻始終如一,並不因此變了志氣

似乎以元代為濫觴,以降的作品都以貼近尋常百姓的”民間文學”為主(元曲、傳奇,乃至章回小說)
《臨川四夢》就是在抒情的筆調、浪漫的情節當中
抨擊時事,表達了作者對於飛揚跋扈的達官顯貴的憎惡與蔑視。

而《牡丹亭》就是在湯顯祖辭官後的第一部劇作
詞藻典雅清麗,內容則與《關漢卿‧竇娥冤》相輝映:
看過《竇娥冤》裡”負屈銜冤”的血淚控訴,”六月瑞雪、大旱三年”的誓願
引起了封建社會人們對現實秩序與傳統觀念的反思

《牡丹亭》則是大膽挑戰明代”吃人的禮教”,突破這個時代思想上的無形枷鎖
不畏於文字獄,甚至於『女誡』等一系列的禁錮

相同的,在今天看來
他們都把理想、向當時社會反抗的思維,都構築在荒誕不經的浪漫上
但在當時有著石破天驚的震撼與進步意義。

*官方網站
國立中正文化中心–國家戲劇院

在〈圈點《牡丹亭》〉中有 1 則留言

  1. 除了浪漫之外,
    “站在百姓的角度,向權貴發出不平之鳴”
    應該也是他歷久不衰,始終受到歡迎的原因之一吧~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